当前位置:主页 > 365体育注册正文

互联互通是中国-东盟关系升级版之关键

20:52:28责编:胡兵

还让武海河感动的一件事是,前不久,因为牧区遭遇雪灾,旗里动员干部和企业捐款给灾区每户牧民购买饲草料,仅全旗干部职工捐款就有180多万元,他家也领到了500多斤料、1000多斤草。“虽然领到的草料不多,可是国家和党员干部对牧民这么好,让咱心里热乎乎的。”他说。

此外,在2014年贵州省整治高速公路“黑烟囱”专项检查中,贵州省环保厅发现,黔东南州的亿帮消毒服务中心、福泉益森源制炭厂、三穗县台烈镇颇洞节能砖厂等三家企业烟囱无脱硫处理设置或长期超标排放,严重污染周边环境,实施关闭。新华社北京4月19日电 1990年4月,中国首次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出5名军事观察员。从此,拉开了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序幕。 25年来,中国军队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忠实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无论在战火纷飞的马里,还是疾病肆虐的刚果(金);无论在炎热无比的苏丹,还是险情重重的黎巴嫩,处处活跃着中国维和军人的身影。面对战火、疾病和死亡,中国维和军人始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精湛过硬的技能和真诚无私的行动履行职责使命,为饱受苦难的人们撑起一片片和平的蓝天。 据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统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中国军队累计派出维和官兵30178人,先后有10名官兵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献出宝贵生命。中国维和官兵新建、修复道路1.1万余公里和300多座桥梁,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炸物9400余枚;接诊病人14.9万多人次;运送各类物资器材110万吨,运输总里程12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00圈。 风雨兼程路,赤诚为和平。25年来,中国维和军人用行动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宣示了中国维和军人守望和平永远不会改变的坚定决心! 联合国维和行动,是在联合国框架下,由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护和平的一项行动。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认真履行大国责任和义务,坚定支持并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中国历来崇尚和平,特别是近代以来,饱经沧桑的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珍贵,因此,对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更加坚定。”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主任李天天说。 25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中国军队实现了派遣维和人员从无到有,兵力规模从小到大,部队类型从单一到多样的历史性跨越。 ——在派兵地域上,由最初中东1个任务区拓展到最多时同时在11个任务区; ——在派兵类型上,由单一工兵分队拓展为工兵、运输、医疗、警卫、步兵等多种类型的分队。2013年,首次向马里派出维和安全分队,2015年,首次向南苏丹派出维和步兵营,实现了我军维和部队派兵类型的历史性突破; ——在派兵规模上,由最初的5名军事观察员拓展到如今的2720名军事维和人员。目前,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兵力最多的国家; ——在维和摊款比重上,中国所承担的维和摊款居联合国成员国第六位,在发展中国家居第一位。 随着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力度和广度的加大,中国在国际维和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截至目前,中国已先后参与联合国24项维和行动。联合国目前在全球开展的16项维和行动中,中国军队正在参加的就有9项。 “这既彰显了中国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视,也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李天天说。 为了提高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能力水平,中国军队严格按照联合国标准训练大纲组织部队训练,并建立了初、中、高三级维和培训体系,为培养和储备不同层次维和人才奠定了基础。目前,国防部维和中心已完成中高级培训3800余人次,每年举办2至3期维和国际培训,与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保持交流合作关系。 一组组数据、一次次行动、一项项措施,完整勾勒出25年来中国在维和道路上阔步前进的历程,更进一步证明了,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作为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中国将一如既往继续坚定支持并扩大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新的贡献。”李天天说。 联合国维和行动无“战斗之敌”。但这并不意味着维和队员能够远离危险。 在苏丹达尔富尔,维和人员工作的地方随时都有遭受不明武装分子袭击的可能。队员孙汝鹏说:“站在操作台上时,不知道林子里是不是有支枪在对着我。” 在黎巴嫩南部,战争使这个地区埋藏下了约13万枚各种地雷。维和工兵每天要在这样的“生死场”中工作。 在西撒哈拉、科特迪瓦等维和任务区,军事观察员常常冒着战火和地雷的危险穿梭于各派别、各难民营间,及时为联合国提供最新情况报告。 环境的恶劣,反而激起军人的血性。“越是条件艰苦,越要严格要求自己,高标准完成任务。”中国维和军人用行动证明了承诺。 在柬埔寨,中国维和部队创造了“一天能架一座桥”的神话。 在刚果(金),维和部队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在一片乱石遍地、到处堆满废弃物的山坡上建起4排崭新的活动房。 就是在这样的高温下,维和队员不到四个月就建成一个二级医院。 在南苏丹瓦乌市,中国维和部队94名官兵仅用3天就将从维和营地通往机场的3公里道路修筑成战区内最好的道路。当工程官萨舒尔少校用尺子仔细测量、反复检查后,连声说:“Chineseengineer,Good!”(中国工兵,真棒!) 在刚果(金),一位乌拉圭维和士兵在自己的胸牌背后写下这样一句话:“如果我负伤,请把我送到中国医院。”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我对中国维和人员所做的工作感到非常自豪,正是他们让我们这个世界变得和平、安全和自由。” 中国军队历来有爱民为民的优良传统。在维和任务区,中国维和官兵在不介入当地政治纷争的情况下,尽可能帮助当地民众排忧解困。 在黎巴嫩日不肯村,道路坑洼,极难通行,不仅严重影响当地的主要作物向市场运送,就连孩子上学也成为难题。中国第九批赴黎维和工兵营连续作业半个月,夯实路基、填平坑洼,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这条路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兄弟路”。 在刚果(金),维和医疗分队与驻地SOS国际儿童村结成对子,每一批维和官兵交接任务时,都要到儿童村交接爱心接力棒。 去年非洲爆发埃博拉疫情以来,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官兵全力协助建设我国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工兵分队连续施工28天,每天施工16个小时以上,提前1个多月完成修建任务,成为利比里亚第一个竣工的外国援建诊疗中心。 中国维和军人的真诚和真情,赢得当地民众和其他维和部队官兵的赞扬。在马里加奥地区,经常有其他国家维和人员送来冰镇汽水、水果。在南苏丹,年迈的老酋长拉比专门送来4只老母鸡,为即将回国的中国维和官兵送行。在许多任务区,当地民众都会主动接近中国维和官兵。不少居民说,他们不认识维和人员军服上的英文,但他们知道,这群臂章上有着五星红旗的军人都是好人。 利比里亚女孩莫瑞说,听长辈们讲,当年中国人宁可自己挨饿,也要把粮食送给非洲人,中国人够朋友!现在我从维和队员身上感受到这份温暖的情意。 “从中国军人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个民族最伟大的优点——善良和智慧——如果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像中华民族一样友善,这个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一位联合国官员这样评价。 维和征程艰辛坎坷,誓言和平永不改变。“作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中国军队会有越来越多的官兵佩戴神圣的维和蓝盔,把和平的光芒带到世界上渴望和平、需要和平的地方。”李天天说。(新华社记者 王经国、李志晖、黎云 解放军报记者 吕德胜 )

倡导合理消费,力戒奢侈消费,制止奢靡之风。在生产、流通、仓储、消费各环节落实全面节约要求。管住公款消费,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推广城市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服务系统。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外交部:中方欢迎俄美就在叙利亚停止敌对行动达成协议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流域各省市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目前已经形成了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川渝三大城市群以及若干实力比较雄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上中下游比较来看,城镇化水平差距大、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大、居民收入差距大。需要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镇体系,使其尽快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带。 对于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尤其需要把“以人为本”的原则贯穿于推进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的全过程,加快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和城市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把长江上游地区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等生态极度脆弱地区的农村居民吸引下来,就近或到中下游城市从事二三产业,尽快改变他们的贫困状态,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城市居民和外来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具体来看,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人口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农业转移人口,尤其是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安徽、江西是我国农业转移人口的主体区域,每个省转移人口规模都在1000万以上,重庆市转移人口规模在800万以上。转出地存在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的问题,将来会出现留守老人的问题。 农业转移人口是最有条件、最有可能转为城市居民的人口,且农业转移人口转化为市民后,继而将整个家庭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存在放大效应。这将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必须坚持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并举、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把减少上游地区农村人口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点,尽可能吸引他们就近到城市和城镇就业或转移到中下游地区。 要根据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合理确定上游地区城市规模,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加快发展,提高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吸纳能力。 长江下游地区跨省(市)流入的农业转移人口数量多,要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作为城镇化的着力点。 重点将城镇户籍居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向农业转移人口延伸和覆盖,并将满足一定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市居民。 “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坚持“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接纳为主”的原则,在收费、管理等方面与户籍人口子女同等待遇;在医疗卫生方面,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与当地城市居民同等的传染病防治、儿童预防接种、妇幼保健等免费服务;在劳动用工方面,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落实职业培训补贴和技能鉴定补贴政策;在社会保障方面,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参加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在住房方面,多渠道提供和改善农业转移人口居住条件;在维护权益方面,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法律援助和社会救助。 围绕长江沿岸的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等超大城市,初步形成了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川渝城市群。 这几大城市群已成为农业转移人口集中流入的地区,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也比沿江其他地区明显高出一个层次,是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 继续发挥城市群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加强城市群的科学规划,建立城市群的区域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城市群内的各大都市的产业结构向高端化迈进,中小城市提升产业功能和吸纳能力、小城镇增强公共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群区域的产业集聚能力和人口承载能力。 同时,拓展长三角城市群的辐射范围,强化江淮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对接,推动两大城市群融合发展。 增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竞争力。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的分散化发展和武汉大都市组团式发展。 促进武汉市城市功能向外疏解,将其部分功能向周边转移,提高中小城市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纳能力。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主要陆路交通干线,加强重庆、成都城市之间的资源整合,优化城市功能,实现错位发展,形成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川渝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打造带动长江上游地区的发展引擎和开放门户。 其中长三角经济区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依托,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辐射江西省的上饶、景德镇、鹰潭等地区。 该经济区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城市体系合理、科教文化发达,已成为全国基础设施最完善、经济实力最雄厚、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但苏北地区、浙南地区、安徽省经济实力相对较弱,要通过统一规划、加强合作、基础设施对接等举措,实现经济区协同发展。 该经济区要在加快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实力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宜昌、襄阳、恩施、怀化、永州、耒阳、吉首等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根本解决武陵山等连片贫困地区的贫困落后问题。 长江上游经济区以川渝城市群为依托,包括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和贵州省。 该经济区要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吸引要素在沿江城市布局,加快港口城市发展;根本解决乌蒙山等连片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同时,要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切实采取措施治理石漠化,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安全。 地级市的土地面积一般1万到3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万至800万人。其中心城区的人口约50万~150万人,是该行政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已成为推进城镇化的现实选择。 长江经济带内共有125个地级市,除长三角城市群、江淮城市群、湘东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内的56个城市之外,仍有69个城市在城市群之外。 这些城市远离特大城市,难以接受大都市的辐射和带动,其自身也担负着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重任。 需要在进一步壮大区域性中心城市规模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的质量。增强对产业的吸纳能力,扩大城市的规模。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引领区域经济发展。 这些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首先应把城市增长“绿色化”作为优先任务,不断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强度,努力构建资源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城市。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和治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维护城市生态环保安全;同时,秉持节能和可再生的原则,加大生产、生活、交通等领域的节能环保力度,建设绿色城市。国家应支持泸州、襄阳、长沙、南昌、九江、上饶、苏州、湖州、宁波、衢州等城市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建设生态宜居为特色的绿色城市。 发掘吴越文化、巴蜀文化、三湘文化、楚文化及江南文化、民族文化、码头文化等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建设一批个性鲜明的人文城市,形成山水江城交相辉映的格局。 按照产业集聚、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引导企业向园区、园区向城市和城镇集中,带动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城镇转移。 鼓励和支持产业集群的培育,构建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链,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产业的根植性。 进一步加大开发区和产业园区的支持力度,支持园区加快发展,提高园区对产业的吸纳能力。 鼓励和支持特大城市、大城市规划建设新的产业集中区,实现产业与城市发展相互依托、同步建设,逐步向外转移主城区的部分功能,实现产城融合、产城一体。 不断完善城市市政、公用等配套功能,优先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学校、医院和其他商业、金融服务业。中小城市的园区建设,要依托现有城市基础,适当进行功能分区,实现功能共享。(作者工作单位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肖金成、黄征学)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
网站地图
中国科学院
土木英才网
广东人才市场
网站地图